(资料图)
眼下,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基质栽培蔬菜大棚里的西红柿迎来“丰收季”。种植大户李明锥眉头舒展,“使用基质栽培的西红柿病害少、用药少,安全、优质,田头一斤卖到两块多,今年不仅丰收,而且丰产。”
享受丰收喜悦的还有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林琼。“农民朋友们使用我们研发和推广的经济高效型基质栽培技术,让番茄生长过程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降低了土传病害发生率,突破了连年重茬带来的土壤连作障碍,节约了经营成本。”林琼兴奋地告诉记者,一个个红彤彤的西红柿正成为农民们的“致富果”。
林琼介绍,经济高效型基质栽培技术本质是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发端于欧美,而后在以色列、荷兰、日本等国家实现广泛生产应用,其优势明显,但在国内的发展和应用相对落后,根本原因在于成本过高,太“烧钱”。
“由于技术含量高,无土栽培是不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标配,主要用于展示与科普,对农民增收的实际意义不大。”谈起为何不选择无土栽培技术,福州市长乐区金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伟解释,无土栽培技术虽然日趋成熟,但是不接地气,前期建造温室、专用栽培基质、水肥一体化系统,配备加温、降温、通风、调气等温室环境调控设备,不仅投入不菲,而且运营能耗及费用更是惊人。
为了打通农民增产增收的通道,让无土栽培更接地气,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通过产研对接,对原有无土栽培技术体系进行适度简化与调整,选择椰糠、谷壳等廉价基质原料,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团队选择椰糠为基质,包含了循环农业思维。”福建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王飞说,椰糠是椰子壳加工过程中脱落的有机质,经废物利用为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水性。使用两年后,椰糠又可作为有机肥回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为节省成本,科研团队以基质袋代替基质条,并配备了自动装袋机,从而降低人工成本,由此实现每亩节本5000多元。
除此之外,节本增效理念还体现在诸多技术细节中。比如,引入番茄光学分选机,自动对鲜果的重量、体积、颜色、表皮斑块等指标进行量化,既能自动对果品进行分级,优选精品,又能通过大数据分析,追溯至生产端,从而优化种植管理方案。
为了得到对该技术模式的科学验证,土壤肥料研究所组织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农林大学及福州市蔬菜研究所等专家对“经济高效型番茄基质栽培技术”开展了现场验收。结果表明,经济高效型基质栽培番茄的青枯病、枯萎病两种病害发生率0.07%,显著低于常规土壤栽培的16.01%;番茄平均亩产7060公斤,比常规土壤栽培增产420公斤,增加6.3%;番茄精品果率为79.2%,显著高于常规土壤栽培的72.7%;每亩种植效益比常规土壤栽培增加4317元,纯收入增加3776元。
成本低了,效益高了,农民乐了。以李明锥、郑伟为代表的农民朋友们纷纷选择采用经济高效型基质栽培技术种植番茄。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福州、宁德、龙岩、漳州及广东惠州等地推广大棚总面积达600亩以上,累计种植面积超3000亩,主要生产番茄、黄瓜、西瓜、辣椒等,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有力助手。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